《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课程类型】 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 英语专业、翻译专业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先修课程】 无
【总学时数】 36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文学教研室
【执笔人】 唐珂
【编写日期】2023年12月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文学研究入门课程,主要讲授文学活动的主要特征、基本形式和研究方法,用相应的概念术语讲解各文类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规律,培养学生对文学语言、文学情感、文学想象的敏锐感知,并熟悉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作为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文学导论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类型、特点和规律,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文学文本分析的大量案例,提升学生解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为学生阅读文本提供一种可行的视角和分析模式。
3.情感目标
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学的审美鉴赏能力,更深刻地感悟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变革,与不同时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与文艺创作活动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
4.价值目标
通过启发式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素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西方文学的审美规律,知己知彼,促进文明互鉴,认识西方文化的深层意识形态。
三、先修课的要求
该课程是文学基础课,对学生先修课无特别要求,但要求学生具备文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和阅读基本的文学经典作品。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讲:什么是“literature”、“poetry”和“文学”?(对应教学目标1、2、3、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从世界文学角度,讲解“literature”、“poetry”、“文学”的概念演变,通过典型研究事例,讲授文学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教学要求:能够辨析“literature”、“poetry”、“文学”的概念所指。
重点、难点:了解中西方文学观念的历时性演变,理解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及“文学性”的内涵。
第2讲:小说 (I): 情节、叙述者、结构、时序(对应教学目标1、2、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通过《五号屠场》、《都柏林人》等作品案例分析,学习小说的情节、叙述者、结构构成。
重点、难点:了解小说叙述的视角、声音、叙述者的不同面向、叙述的可靠性、传统与现代的情节差异等。
第3讲:小说 (II): 人物、主题、母题(对应教学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通过“mad scientist”等案例分析,学习小说的人物和角色类型、主题与母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掌握“theme”、“motif”、“topic”的区别。
第4讲:虚构的演变史:从史诗、民间故事到元小说(对应教学目标1、2、3、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讲授“fiction”在古今不同文类和亚文类中的形态演变。
重点、难点:举例分析“fiction”在古典时期到当代不同历史阶段所呈现的不同文类和亚文类,讲解当代小说的叙事革新。
第5讲:诗歌(I):题材、体裁与格律(对应教学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讲授诗歌根据题材、体裁所划分的多种亚文类,讲解十四行诗、意大利八行诗体等的形式与格律。
重点、难点:掌握诗歌的主要题材和体裁,学会分析一首诗的格律。
第6讲:诗歌(II):诗歌的修辞格(对应教学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授诗歌主要常用的修辞格及用法。
重点、难点:通过具体文本分析为例,掌握隐喻、转喻、提喻、矛盾形容法、头韵等主要修辞格及用法;区分“symbol”与“allegory”。
第7讲:诗歌(III):西方论诗艺的传统与英语诗歌的演变(对应教学目标1、2、3、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授西方诗歌批评的传统,讲解英语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重点、难点:了解西方诗歌批评的主要思想范式,研读雪莱《为诗辩护》、麦克利什《诗艺》等文本,了解英语诗歌的源流与派别。
第8讲:戏剧(I):传统、演变与革新(对应教学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西方戏剧的古典传统、历史演变与当代革新。
重点、难点:了解古希腊至新古典主义戏剧的思想传统与创作形式,了解当代戏剧的革新——“间离”理论、荒诞派戏剧、剧场理论等等。
第9讲:戏剧(II):类型与构成(对应教学目标1、2、3、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讲解西方戏剧的主要类型及其构成要素。
重点、难点:以莎士比亚、奥尼尔、胡适等的经典作品为例分析悲剧、喜剧、悲喜剧、闹剧的建构方式。
第10讲:小组展示、答疑、期末论文指导(对应教学目标1、2、3、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小组展示,围绕期末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和答疑。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欧美文学的事例带出每一讲所要讨论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学生阅读文学文本提供一种可行的视角和分析模式。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化比较意识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为学习其他英语专业人文课程奠定基础。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本课程所用为马工程教材:
《文学理论》王一川、胡亚敏、谭好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其他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Abrams, M. H., et al. ed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New York: W. W. Norton, 1986.
Abrams, M. H. and Geoffrey Galt Harpham. ed.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文学术语汇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Brooks, Cleanth and Robert Penn Warren. eds. Understanding Fiction.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79.
-. Understanding Poetry. 3r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0.
Drabble, Margaret. ed.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Harmon, William and Hugh Holman.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 11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1999.
Perrine, Laurence and Thomas R. Arp. eds. Literature: Structure, Sound, and Sense. 6th ed.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1993.
张剑、金莉:《文学原理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学期论文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借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40%和60%(以百分制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