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欧洲文学史(下)》课程教学大纲-陈琦

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0

《欧洲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European Literature II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英语国政双学位、翻译专业、翻译工商管理双学位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先修课程】《欧洲文学史(上)》

【总学时数】3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一年级教研组

【执笔人】陈琦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2024225

 

一、课程简介

    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被比作一条浩瀚的、历久弥新的河流,其蜿蜒的流域集萃了来自不同时期的水文。在这条河流的进程中,传统与革新相互交织,形成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文化景观和思想波澜,构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文学网,使得各个文学思潮之间此起彼伏,彼此影响和连结。这些文学思潮不仅仅是关于艺术形式的创新,它们更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理解自我与宇宙的方式。欧洲文学的历史展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命运、家族、神祇、社会及自我的探讨。这些探索的核心总离不开对人性的追问。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无论是但丁的《神曲》还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人性的探索成为它们不灭的主题。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经历反复出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形象。本课程引领学生系统考察体悟欧洲文学深厚的传统根基和内在的进化逻辑。

 

二、课程教学目标

这门课程引导学生阅读和研究欧洲文学,鼓励独立且具有批判意识的自主学习,学生将能够探索若干构成文学研究基础的批评和理论方法,了解文本如何相互联系以及如何以多种方式进行解读,从而能够得出自己的解释并成为自信的独立读者。本课程以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文本,包括特定体裁、特定时期、比较文学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法。

教学目标具体包括:1学生能够对欧洲文学的经典文本进行情感阅读、艺术鉴赏和批判性的学术阅读;2学生能够对欧洲文学的基本脉络和经典作家作品有全局的了解,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流派和互文性;3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文学批评概念和术语,准确表达并逻辑一致地探索对文学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

 

三、先修课的要求

修读完第1学期《欧洲文学史(上)》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1. 启蒙时代的哲学、美学与文学

学时:2+2

主要内容:本单元介绍启蒙时代的历史背景,包括该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变迁,启蒙时代哲学的核心——理性主义,并探讨其代表性人物如康德、伏尔泰、卢梭的主要哲学观点,了解他们的思想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并聚焦于对古典美的追求和审美标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分析启蒙时代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启蒙思想、理性和批判精神。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启蒙时代主要的历史背景,并能够理解启蒙哲学的核心思想。同时,学生应当能够认识到文学和美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难点:什么是启蒙,代表性的启蒙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欧洲启蒙时代的中国影响。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课后讨论环节,让学生探讨启蒙时代的思想如何对现代社会产生影响。

 

2. 德国古典主义与歌德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围绕德国古典主义的文学背景、特点与价值,特别是研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首先,介绍德国古典主义的产生与它在文学史上的位置,探讨其与启蒙时代的关系及对理智与情感的追求,接着详细剖析《浮士德》的主题、结构、人物塑造以及其中的象征和隐喻,深入解读歌德对人性、知识与道德的反思。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德国古典主义的历史和文学特色,能比较清晰地阐述《浮士德》的基本故事情节,在教师引领下分析作品主题和构思。同时,初步掌握如何从文学、哲学和文化角度综合解读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详细解读《浮士德》,尤其是对主角浮士德的性格分析,以及他对知识、理想与现实妥协的层面深入探讨,此外,还包括德国古典主义流派的理论框架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难点主要在于《浮士德》作品中众多隐喻和象征的解析,以及歌德对人类境遇和生命意义的深刻寓意的理解。

其它教学环节课后分组讨论《浮士德》中的某个关键片段或主题,促进深层次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角色扮演《浮士德》中的某些剧情。

 

3.十八世纪小说:写实、感伤、哥特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探索十八世纪小说的三个重要流派:写实主义、感伤主义和哥特风格。首先,分析写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探讨其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以及代表作家如笛福。其次,讨论感伤主义如何着眼于情感、道德以及个人内心体验,分析劳伦斯·斯特恩等作家如何展现人性的细腻和复杂。最后,研究哥特风格小说的起源、主题和影响,包括对恐怖、超自然和罗曼蒂克元素的运用。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十八世纪这三种文学流派的基本特征和它们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能够辨别不同流派的小说在主题、叙述技巧和人物刻画上的差异,并理解它们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是介绍各个流派的文学特点及其在十八世纪文化和社会语境下的表现。难点在于理解每种小说流派所特有的文化和思想背景。

其它教学环节:学生课后模拟不同流派的写作,创作短篇故事,以锻炼文学创作能力。

 

4. 十九世纪文学思潮关键词

学时2

主要内容:深入探讨十九世纪文学思潮的关键词,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学生将了解每种思潮的定义,源起,以及它们如何响应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变迁。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和解释十九世纪各主要文学思潮的核心概念,并且了解这些思潮是如何影响作品的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他能够识别和分析不同思潮在具体文本中的体现,并能够通过历史与文学背景来综合评估它们的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每个文学思潮的基本,难点为对这些文学思潮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哲学和文化思考开展深层解析。

其它教学环节:开展阶段性测验

 

5. 德国浪漫派与文化民族主义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课程围绕德国浪漫派文学运动和该运动中的文化民族主义展开。学生将探讨浪漫派思想的核心特征,比如对中世纪的复兴、民间文化的兴趣以及对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强调,着重讲解诗歌、音乐、艺术和哲学如何塑造了德国民族认同,包括对诺瓦利斯、格林兄弟等关键人物的研究。

教学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德国浪漫派不仅是文学上的一个流派,它在政治和文化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还需要理解“文化民族主义”如何在德国浪漫派中表现,并掌握关键的文学作品和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此外,学生应能够分析德国浪漫派如何通过强调民族特色、历史和语言来建构民族身份和文化自觉。

重点、难点:重点包括德国浪漫派的主要特征,难点是理解文化民族主义如何与德国浪漫派紧密关联,并在广泛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起作用。

其它教学环节:课后小组研讨不同作家的作品及其对德国浪漫派和文化民族主义的贡献。

 

6. 拜伦与雪莱

学时2

主要内容:拜伦与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两位非常重要的诗人。本单元探索其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对自由以及社会政治问题的独特见解,阅读并分析他们的一些代表性诗作。

教学要求:学生应理解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背景和特征,识别并解释拜伦与雪莱诗歌中的主题和象征,能够比较这两位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和文化议题的不同观点和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拜伦与雪莱的诗歌风格、主题及其文学价值。难点在于将这两位诗人的语言风格和符号使用放入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深入分析。

其它教学环节:诗歌朗诵

 

7. 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到自然主义

学时2+2

主要内容:从写实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自然主义,是文学发展中重要的三个阶段。写实主义注重对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再现,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现实主义则关注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自然主义更强调对人性、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持有悲观观念。在这一教学单元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三种文学流派的特点、传承与变革、代表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在文学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学生应能够辨认和分析不同流派文学作品中的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流派背后的思想观念,并能够批判性地讨论其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别和发展脉络,把握每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和作者思想;难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文学流派背后的哲学观念和思想内涵。

其它教学环节:观看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

 

8. 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

学时2+2

主要内容本单元研读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包括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这些杰出作家的作品。他们代表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顶峰时期,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风格,深刻揭示了俄罗斯社会、人性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的背景及作家们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学生应能够分析并比较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掌握其代表作品的主题、风格和艺术成就;最后,学生应该能够评价这些作家对俄罗斯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介绍每位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探讨其文学风格、主题和意义;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作家作品中所反映的俄罗斯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把握其中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考,此外,指导学生比较这些作家之间的异同点。

其它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影片片段、音乐和图片等,展示当时俄罗斯的社会风貌和文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时代背景。

 

9. 唯美-颓废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艺术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探讨“唯美-颓废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介绍这三种文学运动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注重对情感、感官体验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象征主义则强调符号、象征和意象的运用,追求超越现实的境界。我们探讨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深入剖析这些文学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唯美-颓废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核心思想和特点;学生应能够分析这些文学流派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形式、主题和艺术手法;最终,学生需要具备辨析和评价这些作品对当时文学潮流和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力。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介绍唯美-颓废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难点在于帮助学生辨析这三种文学运动之间微妙的区别,理解其中的抽象概念和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品味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和情感表达。

其它教学环节:结合电影或戏剧演出,让学生跨领域感受这些文学运动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和表现形式。

 

10. 帝国、种族、信仰:二十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

学时2

主要内容:探讨了二十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对帝国主义、种族问题和宗教信仰的关注和表现。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困境,揭示了帝国主义扩张、种族冲突和宗教信仰影响等议题,展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具体文学作品理解帝国、种族、信仰这三个议题在二十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体现;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人物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政治冲突和道德困境,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影响;最终,学生需要具备分析和解读这些作品的能力,掌握现实主义文学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的深刻视角。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通过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帝国、种族和信仰议题的多维体现,帮助他们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性格塑造;教学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隐含的政治意义、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同时挑战也在于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作者的叙事意图和思想深度。

其它教学环节:结合音乐、视觉艺术或影视作品,展示作品背景和主题相关的艺术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11. 二十世纪欧洲意识流小说

学时2

主要内容: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认为文学应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尤其是表现潜意识的活动,人的意识流动遵循的是心理时间。本单元介绍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伍尔夫《到灯塔去》和《达洛卫夫人》。

2,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在本世纪2030年代英,,法等国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意识流小说的叙事特点和艺术风格,领悟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心理描写能力,能初步分析这些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理解其中隐藏的主题和象征意义,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和审美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介绍意识流小说的定义、特点和代表作品,引导学生领会其独特的叙事形式和心理描写技巧;难点在于理解意识流小说中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暗含的心理层面,体验人物内心的思绪和情感流动。

其它教学环节:安排课后写作任务或创作比赛,引导学生尝试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12. 欧洲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探讨存在主义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和影响。这一主题涉及到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等的思想。存在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责任和存在的孤独,文学作品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和表现,反映出现代人在无意义世界中的挣扎与追问。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如自由、责任、绝对无神论等,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道德困境和生存意义,理解作品对当代社会与人性的探讨;难点在于领悟存在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深度和文学表现。 

其它教学环节:开展创作或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作品表达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思考和回应。

 

13.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欧洲文学暨结语

学时2

主要内容:本单元涉及诸多关键主题,包括后殖民、女性主义、多元文化以及身份政治等。这些主题在二十一世纪的欧洲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和挑战。后殖民文学探讨了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文化认同与权力关系;女性主义文学强调女性权利和性别平等问题;多元文化作品涉及移民、种族和文化融合;身份政治作品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认同和反抗。

教学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二十一世纪欧洲文学中涉及的关键主题,如后殖民、女性主义、多元文化和身份政治,促使他们思考这些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和意义;学生应能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文化冲突与认同探讨,理解作品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反映;最终,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考和多元文化视角,领悟文学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现实的诠释和批判。

重点、难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当代欧洲文学中的多元主题和多维意义;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认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其它教学环节:组织课后小组讨论和读书会。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欧洲文学史(下)》(从启蒙到后现代)引导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2学期学生能够从“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角度整体把握近现代欧洲文学的演变脉络,以经典文本为核心,理解文学价值,经典化的过程,读者接受与再阐释,通过以系列经典作品为基点,构建对欧洲文学的知识框架,课堂精讲的作品包括歌德《浮士德》、《格列夫游记》、《唐璜》、《雾都孤儿》、《双城记》、《》等,强调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与跨学科阅读,视野开阔、纵横古今中外、人文色彩浓烈、思辨性强。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自编讲义

其它教学参考资料:《欧洲文学史》(三卷本),商务印书馆,李赋宁(主编)

 

七、考核方式

平时学习表现(含出勤与书评)50% + 期末笔试50% = 总分100


  • 上外威尼斯702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