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II》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2

《翻译理论与实践I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I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II

【总学时数】 36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三年级教研组

【执笔人】 曹思宇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 2023.8.25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提升学生汉译英的能力。作为“翻译理论与实践I”的后续进阶课程,从语言、文体、修辞三个方面立体地讨论汉译英的方法,配置了丰富详实的译例,有多种译本比较、译者风格研究、比较文学与翻译、回译与翻译等不同的专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课程还提供定期的翻译实践机会与系统性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提升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英互译理论与技巧的基本知识(汉译英为主),系统掌握中英互译的实践方法(支撑专业素养培养)                         

2)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经典译本对比研究与鉴赏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中英互译的理论,解决翻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支撑研究素养培养)

3)课程目标3(素养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国际传播能力,增强语言能力、文化自信(支撑人文思辨、跨文化素养培养)

 

三、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翻译理论与实践I》。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安排总体说明:

本课程共计18周,其中教学周17周,第18周为考试周,每周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设置

课前:预习翻译理论专题,撰写学习笔记;完成上周布置的语段或语篇练习。

课中:研讨翻译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当代运用;对翻译练习进行对比复盘。

课后:撰写翻译实践报告;完成本周的翻译练习。

 

每周单元说明:

1.总论:汉译英理论概述 (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本学期教学目标、推荐参考书目以及考核要求;汉译英理论概述;开展随堂讨论,分析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的异同,总结翻译实践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教学要求:了解课程内容和要求,通过实践练习,对汉译英的特点形成初步认知。

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汉译英”并非“英译汉”的简单对应处理。

其它教学环节:随堂完成唐弢的杂文《书愤》节选翻译。

 

2.第一章:选词策略(一)(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认识“英译汉”与“汉译英”选词策略的主要区别。

教学要求:结合《书愤》节选翻译的完成情况,梳理汉译英选词的策略。

重点、难点:区分杂文文体与应用文文体的语言差异,总结翻译中的选词策略。

其它教学环节:分组互评节选译本,探讨重译方法与效果。

 

3. 第二章:选词策略(二)(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分析汉译英选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褒贬意涵。

教学要求:掌握原文褒贬词汇、词组的活用与鉴别。

重点、难点:提高选词精确性;通过翻译实例,指出过于笼统的表述对翻译质量的影响。

其它教学环节:随堂完成夏衍的《野草》翻译。

 

4. 第三章:“中式表达”的避免与活用(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译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中式表达”现象。

教学要求:掌握筛选策略,具备分辨“中式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活用“回译”的方法来鉴别“中式表达”。

其它教学环节:点评夏衍《野草》的翻译情况。

 

5. 第四章:汉译英中的“角色语言”(一)(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形塑策略。

教学要求:理解语言风格差异与文本内角色构建的关系,并通过翻译进行精确还原。

重点、难点:理解角色语言概念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随堂完成鲁迅的《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翻译。

 

6. 第五章:汉译英中的“角色语言”(二)(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结合中英不同文学文本,交叉比较角色的形塑思路与翻译策略。

教学要求:中英讽喻性杂文的比较学习,掌握语言特点与对应的翻译解码策略。

重点、难点:理解中英讽喻性杂文的语言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点评鲁迅《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的翻译情况。

 

7. 第六章:中文惯用语的翻译(一)(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中文成语的直译策略。

教学要求:通过随堂练习,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文成语的直译策略。

重点、难点:学习规避文化理解障碍。

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冰心散文《梦》(上)翻译。

 

8. 第七章:中文惯用语的翻译(二)(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中文成语的意译策略。

教学要求:点评冰心散文《梦》(上)的翻译情况;通过随堂练习,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文成语的意译策略。

重点、难点:学习成语直译和意译之间的灵活转换。

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冰心散文《梦》(下)翻译。

 

9. 期中随堂考核(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2

主要内容:语篇翻译测试。

教学要求:学生需在90分钟内完成800字篇幅的汉译英翻译。

重点、难点:考核前半学期的知识点与理论运用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无

 

10. 期中考核点评(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2

主要内容:期中考核情况点评,复习总结前半学期的知识点。

教学要求:通过比较第一次随堂练习与期中考核的表现,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对反复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

重点、难点:除去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需在课后对每位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其它教学环节:针对期中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单句练习。

 

11. 第八章:中文惯用语的翻译(三)(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中文歇后语的构成形式及翻译策略。

教学要求:区分歇后语的多种形式与表意特征,完成相关翻译单句练习。

重点、难点:根据文学文本的语境,区分歇后语的不同翻译策略。

其它教学环节:点评冰心散文《梦》(下)的翻译情况。

 

12. 第九章:“口语化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口语” (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语文学中的口语表达与翻译技巧。

教学要求:区分“口语化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口语”的概念差异,针对不同文本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重点、难点:理解文学作品中口语化表达的特点。

其它教学环节:随堂完成胡适《不要抛弃学问》节选翻译。

 

13. 第十章: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历史感”(一)(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文学作品中历史元素的定位与翻译过程中的还原。

教学要求:通过文本细读,完成对作品中历史/时代元素的定位;通过语料库的搜索,完成翻译选词的精确筛选。

重点、难点:学习语料库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点评胡适《不要抛弃学问》翻译情况。

 

14. 第十一章:文学作品汉译英中的“历史感”(二)(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2

主要内容:进一步梳理语料库的筛选与文学作品翻译的结合使用。

教学要求:结合《醉人的春夜》翻译,讨论使用语料库翻译的策略。

重点、难点:结合习作内容,提示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和环境场景具有的时代特色。

其它教学环节:完成《醉人的春夜》随堂翻译。

 

15. 第十二章:句法翻译(一)(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译英中的主从句译法。

教学要求:根据第十四周的回家习作情况,分析主从句译法的实际使用策略。

重点、难点:结合季羡林《文学批评无用论》翻译实例,着重探讨主从句翻译的转化技巧。

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季羡林《文学批评无用论》节选翻译。

 

16. 第十三章:句法翻译(二)(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译英中的转句译法。

教学要求:根据第十五周的回家习作情况,分析转句译法的实际使用策略。

重点、难点:除了对重点词句进行点评分析;展示几种风格迥然不同的译本,供学生参考并撰写翻译报告。

其它教学环节:点评季羡林《文学批评无用论》节选翻译情况。

 

17. 第十四章:句法翻译(三)(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汉译英中的合句译法。

教学要求:根据第十六周的回家习作情况,分析合句译法的实际使用策略。

重点、难点:进行语篇风格比较,探讨翻译中选词、句法、段落划分策略的选择。

其它教学环节: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木兰花慢》随堂翻译。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经典译本讲解、小班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翻译实践、点评、撰写规范的翻译报告等活动,让学生拓展翻译理论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翻译任务的规范流程。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掌握翻译实践的系统知识,具备合作翻译、自主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也能够独立完成汉译英的基本翻译任务。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其它教学参考资料:

史志康. <论语>翻译与阐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9.

谢天振. 《中西翻译简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占比10%(对应课程目标1

考核方式2:成果展示,占比10%(对应课程目标2

考核方式3:讨论情况,占比10%(对应课程目标3

考核方式4:期中与期末考试,占比70%(对应课程目标123

 

 

 


  • 上外威尼斯702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