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威尔士大学知名学者应邀做客英华人文系列讲座
11月24日晚,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钟勇博士应邀做客我院英华人文系列讲座,就当代理论指导下翻译实践为英华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该讲座为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72讲,由孙会军教授主持。
在以一幅幽默漫画作为开篇之后,钟勇博士指出了此次讲座的主题,即“四种典型思潮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及翻译文本”,紧接着,他用一张形象图表更为清晰地解释了该主题,他列举了翻译中的“11个问题”、“4个口号”、“4种翻译法”和“3个原文”,而这些都围绕着语文学、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后语言四种典型的翻译思潮理论为中心展开。
首先,钟勇博士阐释了四种思潮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这四种思潮大致具有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彼此间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生动的描述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探讨,钟勇博士进一步地向大家阐述了各种思潮的内涵特征,所谓的“语文学”,类似于“硬译”、“死译”,执着于原句的文字、句子、语法,是最原始的翻译方式;而之后出现的“语言学”,更关注句子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的沟通交流;再之后的“功能语言学”,则专注于提供信息,表达感情,表现创造力,如“吃了吗?”在语文学中译为“Have you eaten?”,而在功能语言学中可以译为“How do you do?”,因为在表达问候这个功能上,这两句话可以做到互相代替。“后语言”理论相对复杂而具有区别性,因为发展到这一环节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功能上明显减弱,不再强调“I speak English”而可能是“I am spoken by English”,像是网络语言等针对于某一特别人群运用的语言,是一种加诸于人的界限,而在这种形式里,语言具有了自身的力量。
具体生动的事例帮助同学们对当代的四大翻译思潮有了深入的认识,在提问环节中,有同学就针对理论的功用性提出了她的疑惑,“理论具有实用性吗?在没有这些理论的年代,不也出现了很多的优秀的翻译作品吗?”针对这个问题,钟博士给予肯定的回答,他认为,掌握了一定的翻译策略,能更好地培养对文本的判断能力,理论越丰富,实践可能就越有说服力。同时需要明确一点,即优秀的翻译作品具有时代性,在过去被称为优秀的作品,未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钟勇博士对于翻译思潮和翻译实践的细致梳理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的视野,他在讲座中清晰的逻辑和用心的讲解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赢得了同学们的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威尼斯7026官网 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