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其始而成其终 朝夕而行之
——访冯庆华副校长
《英华动态》记者/徐景 彭盼瑜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通识教育的改革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开始就大刀阔斧。目前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十个模块共二十门课的自主选择,这不仅为跨学科选课提供了便利,也利于学生针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化发展。正如许多同学都觉得,上外不同于北外忙碌的学习节奏,它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灵活,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自由空间。可这就更需要我们改变以前高中时的被动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这样才能养成良好习惯,为全面提升自我奠定良好基础。
尽管提倡通识教育,但冯校长认为人文课改切忌本末倒置,英语学习为本,其他各方面知识是在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延伸的。扎实的英语基础,是贯穿各个课程的线索,没有其做铺垫,就会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本末不可倒置,英语基础不可偏废,这对处于课改中的学生是尤其重要的。
校内校外,取长补短威尼斯7026官网在学校各院中有着相对较悠久的历史,作为领头羊,威尼斯7026官网先行课改体现出其创新性。这对于其它各院也具有较大的领导示范作用。而上外,作为新中国成立伊始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从最初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到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从上海外国语学院到威尼斯7026官网的转变,都体现出它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上外具有与时俱进与高适应性的特点,学外语的学生更应该具备与时代接轨的能力。这可能就是上外相对其他高校而言,在人文教育改革上的优势。
但是,冯校长也指出了我校在课改方面的劣势。上外重于语言专业的学习,无法如许多综合性大学那样能提供一个十分全面的舞台。因此,好多学生的知识面就显得有些狭隘也不精深,这对于进行人文课改是个较大的难题。所以,通识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借《左传》的引言: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在人文课改过程中,英院要有全局观念,不断思考,相信一定会卓有成效。
深入持续探索,引领英语专业课程改革 ——教务处长李基安教授访谈 《英华动态》记者/程是颉 彭盼瑜 教务处处长李基安教授毕业于上外英语文学专业。多年的亲身经历让李教授看到英语学科面临的发展窘境,也坚定了他支持英院教改的决心。他曾作为专家团成员,走访全国高校,参与本科专业评估。他认为,英语专业是全国最大的的专业之一,而英语教学方法和理念依然传统,对“高中毕业生英文水平大幅提高,其他专业学生英语能力不弱”的现状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上外,和其他语种相比,英语专业优势不明显,教学成效也体现不出。李教授赞同,上外应该引领英语专业痛定思痛,深入探索,引领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 改革的畅想 李基安教授谈了自己对“英院学子之人文素养”的理解。一个合格的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在大学四年的黄金时期学会这样的能力:学术上,不仅是语言和翻译技巧的运用,而是以在中国文化上的造诣作为基础,对英语和英语国家从文化和意识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吸纳。学术外,不是被动接受问题,而是培养研究型精神、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人交流方面,掌握表达和说服的技巧,懂得融合观点,做出妥协,鼓励但并不强求学生具有领导者意识。 李教授认为,人文课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有全局观念。增设一些课程只是一种补救,并不能从根本上回答“英语专业该学什么”这个问题。人文课改应该重在思考英语专业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怎样,在知识结构体系的指导下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大的手术” 一直以来,在英院课程设置方面,教务处经过协商调整,努力为英院增设课程提供便利。李教授更希望各个学院课程能够打破学院间的选课限制,为同学们跨学院学习提供便利。教务处正努力解决跨学院学习在学分转化上的问题,希望看到上外能提供“自助餐”式而非“盒饭”式的教学,在不丢掉专业内核的同时,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 在教学方法上,李教授从自己的授课经验出发,指出课堂讨论的重要性。不仅要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鼓励他们评论和驳斥同伴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