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性作家作品赏析》课程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merican Women Writers and Writing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程
【授课语言】英语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36
【总学分数】2
【教研室】
【执笔人】苏以宽
【审核人】
【编写(修订)日期】:2024年8月30日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定义、分析和阐释美国女性作家作品在广泛的文学传统中的重要性。我们将揭示这些作品与其他美国文学运动(如非裔美国文学、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联系。我们将探讨美国女性作家如何通过独特的视角、挑战和期望来表达她们的女性身份,以及女性经验在文学之外如何作为社会现实的隐喻,并推动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课程目标1:了解美国女性作家的重要文学作品。
(2) 课程目标2:熟悉美国女性文学史的大致轮廓。
(3) 课程目标3:学习理解美国女性文学所需的知识、历史和传记背景。
(4) 课程目标4:探索女性诗歌中的体裁、形式、惯例及其他特殊的语言使用。
(5) 课程目标5:意识到种族、阶级和性别对文学创作和解读的影响。
(6) 课程目标6:欣赏女性写作中的共性和多样性。
(7) 课程目标7:练习批判性阅读、研究、阐释写作和智能讨论的技能。
三、先修课的要求
无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课程概述及要求介绍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并掌握课程目标、结构及考核要求。
重点、难点: 理解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
其它教学环节: 无。
第一章 美国女性角色简史(1800s -1960s)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美国女性在1800年代至1960年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角色演变。
教学要求: 学生应了解美国女性角色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社会中的定位。
重点、难点: 社会角色变化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第二章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与诗歌方法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简介及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法。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够分析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创作手法及其生平对诗歌的影响。
重点、难点: 狄金森诗歌手法的独特性。
其它教学环节: 习题课。
第三章 艾米莉·狄金森的神话与宗教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狄金森诗歌中的宗教与神话元素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宗教和神话元素在狄金森诗歌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宗教与神话元素的诗意表达。
其它教学环节: 无。
第四章 艾米莉·狄金森与死亡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诗歌中的死亡主题探讨。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够剖析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 死亡主题的多重阐释。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第五章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及其总体遗产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狄金森的自然诗歌及其在文学中的遗产。
教学要求: 学生应认识到狄金森自然诗歌的独特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重点、难点: 自然诗歌的文学遗产。
其它教学环节: 无。
第六章 凯特·肖邦与美国现实主义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凯特·肖邦及其作品的现实主义文学背景。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肖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特征及其社会背景。
重点、难点: 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反映。
其它教学环节: 习题课。
第七章 凯特·肖邦与婚姻的表现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肖邦作品中的婚姻主题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够分析婚姻主题在肖邦作品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 婚姻主题的社会解读。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第八章 凯特·肖邦与女性欲望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作品中的女性欲望表现探讨。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并分析肖邦作品中女性欲望的表达及其社会背景。
重点、难点: 女性欲望的文学表达。
其它教学环节: 无。
第九章 凯特·肖邦与南方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肖邦作品中的地域背景分析,尤其是南方文化的影响。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南方背景在肖邦作品中的重要性及其文化影响。
重点、难点: 地域背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第十章 洛林·汉斯贝里(第一幕)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阳光下的葡萄干》第一幕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够解析剧中人物的初步形象塑造及其社会背景。
重点、难点: 角色塑造与社会背景的互动。
其它教学环节: 习题课。
第十一章 洛林·汉斯贝里(第二幕,第一、二场)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阳光下的葡萄干》第二幕,第一、二场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深入理解剧情发展及其对角色的影响。
重点、难点: 剧情发展与角色命运的关联。
其它教学环节: 无。
第十二章 洛林·汉斯贝里(第二幕,第三场和第三幕)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阳光下的葡萄干》第二幕,第三场和第三幕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戏剧结尾的高潮及其社会意义。
重点、难点: 戏剧高潮的社会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第十三章 朴景慧的《次要情感》导读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作品《次要情感》导读与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理解并初步分析朴景慧的写作风格与主题。
重点、难点: 作品的风格与主题分析。
其它教学环节: 习题课。
第十四章 朴景慧的《次要情感》主题与分析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作品的主题深化与细致分析。
教学要求: 学生应能深入探讨作品的核心主题及其社会背景。
重点、难点: 作品核心主题的多维解析。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复习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 2
主要内容: 课程总结与整体复习。
教学要求: 学生应全面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重点、难点: 课程内容的全面总结。
其它教学环节: 讨论课。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班研讨和个人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课堂讲授将集中于介绍和分析主要文学作品及其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文学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内涵。
小班研讨则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深入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和社会背景。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看法,并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个人或小组报告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将被要求选取特定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报告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课程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现代文学现象及其社会文化意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独立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完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任务。
六、教材与学习资源
凯特·肖邦,《觉醒及其他故事选集》(牛津世界经典)
艾米莉·狄金森,《狄金森:诗选》(每人图书馆)
洛林·汉斯贝里,《阳光下的葡萄干》(复古版)
朴景慧,《次要情感》(法伯出版社)
选读:苏珊·桑塔格,《反对解释及其他论文》(企鹅现代经典)和《论摄影》(企鹅现代经典)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 考核依据/形式 | 对应课程目标 | 所占比例 |
平时表现 | 课堂表现 | 1, 2, 3, 4, 5 | 20% |
小测 | 文字分析作业 | 1, 2, 3, 4, 5 | 40% |
期末考试 | 研究论文 | 1, 2, 3, 4, 5, 6 | 40% |
· 阅读:学生需要阅读每节课的指定阅读材料。
· 课堂参与:课堂参与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些背景信息的讲授外,大部分课堂时间将用于文本的深入讨论。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批判性问题和见解,与同学们分享。
· 作业:
短文写作:短文写作练习旨在帮助学生练习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分析。
长篇论文: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对本学期讨论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篇幅为4-5页(1200-1500字),需引用至少五个二手资料。学生可自行选题,但需提前与教师讨论确认。
请勿使用任何AI应用(如ChatGPT、Quillbot)或抄袭Sparknotes、Cliffnotes、Wikipedia、LitChart或其他类似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