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授课语言】中英双语
【适用专业】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36
【总学分数】 2
【教研室】 语言学教研室
【执笔人】 杨春雷
【审核人】 徐海铭
【编写(修订)日期】:2024年9月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作为科学的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并熟悉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描写和解释各层次上的语言现象。课程特别关注语言学本体的六个核心分支的研究,即语音学、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此外,课程还关注和语言学相关的领域的研究,如语言习得和社会语言学等,以及语言学的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等。
本课程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教社、外研社,2000年)所规定的课程体系中一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性质。课程目的在于:
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支撑自主学习和文化自信素养培养)
2)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另根据《2023威尼斯7026官网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思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支撑沟通合作和协作意识素养培养)
3)课程目标3(素养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和沟通合作,增强协作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先修课的要求
具有高级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教学环节、内容及学时分配(视具体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可能有微调。本学年教学重点在语言的本体研究,即第1至第9讲。视具体进度和教学效果进行灵活调整)
第1讲:课程介绍(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介绍语言学基本知识、重要性、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流程。
重点、难点:语言学的研究规范
第2-3讲:总论(支撑课程目标1)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弄清语言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以及人类语言的本质和特点。认识、理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语言学研究的各个语言层面及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弄清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了解语言的甄别性特征。
重点、难点: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基本概念
第4讲:语音学与音系学(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本章学习的中心内容是语音,包括语音学和音系学两大部分。通过语音学部分的学习,要求对各种发音器官及其作用有所了解,对英语的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式和特点进行描述,并能根据它们发音上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分清宽式标音法和窄式标音法的区别。通过音系学的学习,对音系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有所了解,知道几条音系学规则,对几种超切分音系特征的表意作用能举例说明。
重点、难点:英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音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5讲:形态学(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形态学研究单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本章要求对构成单词的最小意义单位——语素有所了解,包括语素的类型、常见词根和词缀的意义,并通过对词素的学习加强对英语派生词和复合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词素的类型
第6-7讲:句法学(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6
主要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句法这一高度抽象的自律性规则系统的学习,初步了解普遍语法这一当代句法研究的中心课题,弄清句法学最基本的概念——“词汇层面的范畴”和“短语层面的范畴及其结构”,理解“XP规则”、“X标杆理论”和“并列规则”等三种短语结构规则,以及句子变化的几种转换规则,即“助动词移位”、“do添加转换法”、 “wh移位”等,并能绘制相应的树形结构图。
重点、难点:句法学最基本的概念
第8讲:语义学(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对语义研究的几种主要途径有所了解,掌握词汇之间和句子之间的主要语义关系,理解语义分析中的“成分分析法”和“述谓结构分析法”。
重点、难点:语义研究的几种主要途径
第9讲:语用学(支撑课程目标1、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4
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要对语用学和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诸如语境和话语意义等语用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求对语用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最主要的一条原则——会话原则有初步的了解,并能用来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重点、难点: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原则
受学期课程的学生人数和具体进度,以及学生兴趣,从以下专题中选择3讲。
第10讲:语言变化(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深刻认识语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在语音、形态、句法及词汇层面的重要变化,了解语言变化的成因和趋势。
重点、难点:语言在各个层面的变化
第11讲:语言与社会(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本章的学习目的是弄清社会与语言的关系。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语言使用的社会属性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两种方法,掌握几种重要的语言变体,理解“双语现象”和“双言现象”的区别。
重点、难点:几种重要的语言变体
第12讲:母语习得(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习得的学习,理解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几种重要的理论,弄清语言习得的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的关系,了解儿童习得语言的自然路径及发展阶段。
重点、难点:语言习得研究中的几种重要理论
第13讲:二语习得(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关系,理解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方法,如“对比分析”、“错误分析”等,并认识学习者个人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方法
第14讲 自然语言处理(支撑课程目标1、2、3)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其他教学学时):2
主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深层语言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理解NLP的原理。
重点、难点:对NLP的工具的掌握以及面向深层NLP的语言学知识总结和形式化
学期最后一周为学期论文撰写和提交截止日
本课程以本科教学大纲为纲领性文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课程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及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强调课堂内外学生的充分参与,旨在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创新与研究能力。
本课程选用教材:
Core textbooks:
1) 戴炜栋, 何兆雄. 2010.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2版).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Other textbooks:
2) Fromkin, Victoria, Robert Rodman, and Nina Hyam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10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3.
3) 胡壮麟. 2011. 语言学教程(第4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Fasold, R. W., & Connor-Linton, J. (Eds.). (2014).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Radford, A., Atkinson, M., Britain, D., Clahsen, H., & Spencer, A. (2009).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Akmajian, A., Farmer, A. K., Bickmore, L., Demers, R. A., & Harnish, R. M. (2017).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IT press.
7) Yule, G. (2020). The study of langu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蓝纯. (2009). 语言学概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考核方式(以百分制计):
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考勤、课堂讨论等),占比10%(对应课程目标1)
考核方式2:成果展示PRE,占比20%(对应课程目标1、2、3)
考核方式3:作业及小测试,占比20%(对应课程目标1、2)
考核方式4:课题研究论文,占比50%(对应课程目标1、2、3)